Free xml sitemap generator
問:什麼是傳導性聽障? 助聽器對這樣的病人有幫助嗎?
答:我們知道耳的構造分成外耳、中耳及內耳。內耳是能感受聲音的但外耳和中耳的功能則是將聲音傳導至內耳。所以當外耳與中耳有問題時,聲音無法傳至內耳,或需要較大的音量才能傳至內耳。而內耳本身並無問題,這種聽障就叫傳導式聽障。

常見引起傳導型聽障的包括慢性中耳炎、中耳積水、耳骨硬化症等。大部份的傳導性聽障都可以手術,手術也能矯正聽力到某種程度。但有些患者不適合或不願意接受手術,在如此的情況下,骨導式助聽器能夠對他們的溝通有幫助。

骨導式助聽器的原理與傳統助聽器類似,只不過是將放大的聲音經由一個振動器(vibrator)傳出,而振動器必須置於耳後之乳突上。因此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利用眼鏡框架或髮箍。而在外觀方面,又以眼鏡式較優,也較常用。可惜的是,骨導式助聽器在目前並不常用,最主要除了較笨重外,還有以下三個缺點:

1.3KHz到4KHz以上能提供的放大率很少。
2.常常乳突和振動器無法隨時密合,而影咨到放大效果。
3.患者常抱怨乳突甚至整個頭部有壓迫感。

因此就現階段而言,骨導式助聽器只限於不適合配戴傳統式助聽器的患者。包括耳道閉鎖、耳道狹窄、歧重耳漏或對耳用助聽器材質過敏的患者。另外一種骨導式助聽器是可以手術植入耳後的,叫做植入性骨導助聽器,目前美國FDA通過的僅有瑞典生產的BAHA(bone-anchored hearing acid)世界上已有三千例接受這樣的手術。但台灣仍未引進。BAHA(比起傳統的骨導式助聽器)的優點包括頭部或乳突無壓迫感、無反饋聲問題,失真較少、高頻較佳的放大率等。但最大的缺點就是需要一次手術植入。因此在患者的選擇方面,通常是沒有其他傳統方法可以幫助患者聽力時才能使用。不但如此,患者的聽力必須達到一定的條件(如骨導閾值小於二十五分貝,氣導閾值大於四十分貝,語音辨識力在80%到100%之間,無會影響傷口癒合等全身疾病)。臨床上仍以先天性耳道閉鎖患者使用的比較多。
問:除了骨導式助聽器之外,傳導性聽障的患者可以配戴一般(氣導式)的助聽器嗎? 又配戴方面有沒有什麼特
答:傳導性聽障的病人也可以配戴一般的助聽器。事實上筆者在門診所見,絕大多數傳導性或混合性的聽障患者是戴傳統助聽器的,並且效果大致上都令人滿意。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如前段所述,眼鏡式或髮箍式太過笨重,不方便;植入式的又需要手術所致。以下是筆者認為傳導式聽障患者在選配或測試助聽器時所應特別注意的事項:

如果患者因中耳炎或乳突手術,耳道常常會溼或流膿,應配戴耳掛式。在這些患者,其內式或耳道式的極不適合,因為電子零件極易損壞,常常要選修甚至更換。當然廠商並不會看耳朵,所以患者必須向廠商說明,否則即應由耳鼻喉科醫師在聽力檢查表上註明。有的流膿十分嚴重,甚至耳掛式也不適合,則可考慮上段所提之植入式骨導助聽器。

中耳炎所引起的耳膜穿孔,或乳突手術之後,都會改變外耳道的共振特性,所以在選配時要實行個別患者的真耳測試。而不要使用一般正常外耳道所得出的平均值。選配時要使用特殊的公式並根據真耳測試的結果,在助聽器的頻率/放大率曲線上做適當的調整及補償,以期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一般傳導性聽障患者的"不舒適響度值"(uncomfratble loudness level)通常比感音性聽障來得高。這表示助聽器的最大輪出功率可以設定得較高,的確,筆者的經驗是,這樣的患者很少抱怨助聽器開大聲了以後會不舒服。另外傳導性聽障患者的內耳毛細胞損傷較少,因此一般來說聲音放大後語音辨識能力都不錯。所以配戴助聽器效果也都不錯。

總之,傳導性與混合性聽障的患者也是適合配傳統助聽器的。在某些中耳炎、耳骨硬化症的患者,如果不顧意或不適合手術。我們可以鼓勵他們使用助聽器來改善聽力。

Related column 相關閱讀